引言
TA15鈦合金屬于高Al當量的近α型鈦合金,其名義成分為Ti-6.5Al-2Zr-1Mo-1V。該合金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和工藝塑性,可用于生產厚板、薄板、型材、鍛件、模鍛件、棒材和線材等,在飛機發動機和飛機結構件中得到廣泛的應用[1-3]。
TA15鈦合金通常是在普通退火狀態下使用,其主要強化機制是α穩定元素Al的固溶強化,一般認為不能通過熱處理對其進行強化。然而,當對該合金成分進行調整,使β穩定元素含量提高(β穩定系數Kβ>0.3)而落入(α+β)兩相合金范圍時,就存在通過熱處理強化TA15鈦合金的可能性。
本研究對Kβ>0.3的TA15鈦合金中厚板材在750~1010℃進行了熱處理,分析了該區間內熱處理對板材組織及室溫力學性能的影響規律,旨在為TA15鈦合金中厚板材的生產提供一定的有益參考。
1、實驗
1.1實驗材料
實驗用原材料為45mm厚的熱軋TA15鈦合金板材,金相法測得其相變點為990~995℃,其主合金成分見表1,β穩定系數Kβ=0.32。
1.2實驗方案
實驗設備為箱式電阻爐(控溫精度:±3℃),熱處理制度為(750~1010)℃×1h/AC,方案共分為9組,其中1~8組為普通退火,退火溫度依次為750、780、800、830、850、880、900、950℃;第9組為β退火,退火溫度為1010℃。
室溫性能測試采用φ5mm的標準試樣,試樣方向為板材橫向,每組3個,實驗結果取其平均值。
拉伸性能測試設備為instron-1185拉伸試驗機。顯微組織(板材橫截面)觀測在OlympusMPG3金相顯微鏡上完成。
2、結果與討論
2.1退火溫度對顯微組織的影響
圖1為經不同溫度退火后TA15鈦合金中厚板材的顯微組織。
從圖1可以看出,在兩相區退火(750~950℃)后,TA15鈦合金中厚板材的組織均為雙態組織,即由初生α相+針狀(α+β)相或初生α相+次生α相+殘余β相組成。當退火溫度為750℃時,初生α相由等軸α相和部分長條α相組成。當退火溫度在780℃以上時,初生α相基本均為等軸α相,且隨著退火溫度的升高,初生α相含量從約70%逐步降低至約30%(950℃退火時),次生α相逐步析出并長大,至880℃時次生α相明顯長大;從900℃開始,次生α相開始粗化;當退火溫度為950℃時,次生α相粗化明顯。在β相區1010℃退火時,顯微組織為細小的針狀(α+β)組織,如圖2i所示,其β晶粒粗大,內部雜亂分布著細長、平直針狀α相,并且由于冷速慢而存在著晶界α相。
本研究中的TA15鈦合金實際上屬于兩相合金(Kβ=0.32),其再結晶開始溫度約為800℃,再結晶終了溫度約為950℃。因而在800℃以下,如750~780℃退火時,合金主要發生回復過程。由于發生了多邊形化過程而形成亞結構,其組織形貌仍保留熱軋態組織,例如動態再結晶形成的等軸α相以及變形壓扁的長條α相等。在800~950℃退火時,合金組織不僅發生α相和β相的再結晶,同時還會發生亞穩β相分解及次生α相的析出:①在800~880℃退火時,隨著退火溫度的升高,組織中長條狀次生α相逐漸析出,初生α相逐步等軸化;②880℃以上退火,次生α相明顯長大并粗化,同時初生α相結晶更充分、晶粒逐漸長大。當β退火空冷后,形成了粗大魏氏體以及晶界α相。
2.2退火溫度對拉伸性能的影響
圖2為經不同溫度退火后TA15鈦合金中厚板材的室溫拉伸性能。由圖2a可以看出,當退火溫度在750~880℃時,隨著退火溫度的升高,抗拉強度和屈服強度均呈現先降低后升高的趨勢,且兩者在880℃均達到峰值,其中抗拉強度約增加86MPa,屈服強度約增加19MPa;在880℃以上時,強度均隨著退火溫度的升高而下降,尤其是β退火后,強度降幅更顯著,如抗拉強度和屈服強度分別降低了80MPa和138MPa。顯然退火溫度對抗拉強度和屈服強度的影響規律大體上是一致的,但在具體變化幅度和區間上,兩者有一定的區別,如在750~880℃退火時,抗拉強度在780℃附近出現微小的波谷,而屈服強度在850℃附近出現谷值,其中抗拉強度和屈服強度在波峰和波谷的差值分別為95MPa和110MPa。由抗拉強度和屈服強度的差值曲線同樣可以看出,在750~780℃時,兩者的變化幅度基本一致;在780℃以上,兩者的差值迅速變大(屈服強度的變化更顯著)并在850℃附近達到第一個峰值(約為117MPa);在850~900℃時,兩者的變化幅度逐步縮小,在900℃出現谷值(約為92MPa);在780℃之后,兩者的差值又迅速拉大(屈服強度的降幅更顯著),在1010℃時達到第二個峰值(約為171MPa)。對9組強度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可知,抗拉強度的平均波動為2.4%,最大波動為5.5%;屈服強度的平均波動為4.4%,最大波動為10.1%(出現在1010℃,β退火時),這也說明在750~1010℃退火時,屈服強度的波動較抗拉強度要更劇烈。由圖2b可以看出,在750~880℃時,隨著退火溫度的升高,延伸率和斷面收縮率均呈現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,且兩者均在880℃出現波谷;在880℃以上時,塑性隨退火溫度的升高而升高,且在950℃出現峰值;當退火溫度處于β相區(1010℃)時,塑性急劇下降,延伸率和斷面收縮率分別為10%和18%,兩者僅約為兩相區退火時的50%。
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是在800℃以下退火時,板材因發生回復而消除了熱軋過程產生的內應力,因而在性能上表現為強度下降而塑性升高;在800~950℃退火時,板材同時發生再結晶軟化和次生α相強化過程,因而退火后TA15鈦合金中厚板材的性能變化取決于這兩種因素何時起主導作用。其中,在800~880℃退火時,由于次生α相的強化占主導作用,因而板材的抗拉強度隨退火溫度的升高而增大,且在880℃達到峰值。880℃以上退火,次生α相明顯長大并粗化,其強化作用大大減弱,這時再結晶軟化作用占主導地位,因而板材的抗拉強度隨退火溫度的升高而降低。當在1010℃β退火時,由于組織中存在粗大魏氏體以及晶界α相而使強度和塑性同時急劇下降。對于800~880℃退火時,屈服強度與抗拉強度變化規律不一致(例如在830~850℃出現谷值)的問題,可用亞穩β相的分解來解釋[4]。這是由于亞穩β相分解過程可促使合金在較低應力下進行塑性變形,從而引起屈服強度的急劇降低。
有研究表明[5],兩相合金的斷面收縮率與初生α相含量有密切關系。本研究中,在800~950℃退火時,初生α相的含量約為70%~30%,其斷面收縮率始終保持在40%以上,波動并不十分顯著。而一般地,合金在室溫拉伸試驗時其塑性與強度呈相反規律變化。
3、結論
(1)在兩相區和β相區退火后,TA15鈦合金的組織分別為雙態組織和魏氏組織;兩相區退火時,隨退火溫度的升高,再結晶過程更充分,次生α相逐步析出、長大直至明顯粗化。
(2)在750~950℃范圍內,室溫強度隨退火溫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,在880℃附近出現峰值。而室溫塑性總體上波動較小,與室溫強度呈相反變化趨勢,即隨退火溫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,在880℃和950℃分別出現谷值和峰值。
(3)與兩相區退火相比,β相區退火后,板材的強度和塑性均急劇下降。
(4)在整個退火溫度(750~1010℃)范圍內,屈服強度對于退火溫度的變化更敏感,其波動幅度比抗拉強度的更大。
參考文獻
[1]呂逸凡,孟祥軍,李士凱,等.退火熱處理對TA15鈦合金組織和性能的影響[J].材料開發與應用,2009,24(5):7-12.
[2]沙愛學,李興無,儲俊鵬.TA15鈦合金的普通退火[J].稀有金屬,2003,27(1):213-215.
[3]朱知壽,王新南,童路,等.中國航空結構用新型鈦合金研究[J].鈦工業進展,2007,24(6):28-32.
[4]王玉會,李艷,張旺峰,等.不同變形量TA15鈦合金的熱處理行為[J].中國有色金屬學報,2010,20(1):641-646.
[5]張旺峰,曹春曉,李興無,等.β熱處理TA15鈦合金對力學性能的影響規律[J].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,2004,33(7):768-770.
無相關信息yongyiti.com
永益鈦手機網